环球app官方下载

首页 > 环球app官方下载

【武帮】武城县8处“共富型”大救助发展型帮扶示范点正式授牌

所属分类:【面粉机动态】发布时间:2023-12-28 16:32:22作者:环球app官方下载浏览量:13 次

  今年以来,武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提升低收入者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统筹帮扶资源,加强帮扶力度,着力解决造血能力不够等问题。通过创新打造8处“共富型”大救助发展型帮扶示范点,有效推动低收入者稳定增收和人的全面发展,慢慢地加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低收入者走向共同富裕。

  武城镇“红色起航”党建共同体在董王庄村创新实施“共富型”大救助发展型帮扶“就业车间”新模式,拓宽低收入人口的就业渠道。锦绣“共富工坊”车间成立于2023年3月,以加工服装为主,另有服装设计、人员培训、平台直播等多工种,主要吸纳低收入者就业,着力提升低收入者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该工厂代加工工作服、校服、汉服等多样式、多规格纺织品,产品能够辐射周边近30个县市区。锦绣“共富工坊”在降低企业用工用地成本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锦绣“共富工坊”带动20余名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慢慢地加强低收入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运街道办事处孙河沟村创新实施“共富型”大救助发展型帮扶“就业车间新模式,拓宽低收入人口的就业渠道。针对家庭困难指数最高的10%以内、年龄在18-65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者,盘活村西1000㎡的闲置厂房,创新打造麦暖香“共富工坊”,发展石磨面粉项目,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麦暖香“共富工坊”打造标准化生产车间,建设石磨面粉加工车间、电商直播间、面粉加工体验区等,生产原生态石磨面粉,生产能力达到每小时500斤,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余元。建立工坊结对联系制度,包联干部定期到工坊处理问题,带动50多名低收入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

  运泽谷丰“共富工坊”位于老城镇西徐村,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资源匮乏。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西徐村充分的利用现有闲置资源,大力实施“村企共建”,按照“一坊一策”的要求,带领企业将合适的加工环节布局到村庄,建成运泽谷丰“共富工坊”。同时,双方制定工坊制度,签订工坊合同,对租赁、分红、用工、培训等内容做出具体实际的要求。运泽谷丰“共富工坊”通过“党建联合体+共富工坊+困难群众”的形式,带动40多名低收入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实现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水运锦丰“共富工坊”位于老城镇前杨村,该村村小人少,村内资源匮乏。为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的困境,前杨村根据上级政策引导,着眼村情实际,利用村内闲置楼房,打造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该工坊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以加工太空沙为主,产品由聊城一家文具公司收购,销往全国各地,一年可加工太空沙180吨。同时,工坊成立红色管理团队,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工坊负责人,明确一名村两委干部负责人员管理,会计负责财务管理,对群众实行计件工资制和弹性上班时间制,方便群众工作和生活。水运锦丰“共富工坊”已为30名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1万元,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为村集体增收创造条件。

  武城镇肖邢王庄村充分的发挥“支部统领、主体分工”村级治理机制优势,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引领低收入人口参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收致富。一是建立微型啤酒生产线万元;盘活村头闲散洼地开发鱼塘,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鱼塘周边填土造地,栽种绿化林木,形成了“啤酒创利—酒糟喂鱼—鱼塘增收—休闲观光”生态产业链。二是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将合作社从380亩入社面积增加到1600余亩,改善种植结构发展订单蜜薯、糯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配套建设占地11亩的村级为农服务中心,实现村集体增收8万元。三是利用中心村扶持资金新建3个冬暖式钢结构大棚,特色种植西瓜、甜瓜等,为村集体增收15万。肖邢王庄村党组织充分的发挥带头作用,积极领办创办合作社,鼓励引导低收入人口以劳务、技术、土地等资源要素参与发展,为全村30余名低收入人口,每年每人增收7000元。

  李家户镇西店村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生态发展”原则,坚持产业带动帮扶低收入人口为主体,创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小龙虾养殖、果树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以产业带动帮扶为主体,专项帮扶、行业帮扶、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共富型”大救助发展型帮扶格局。截止目前,依托本村优势,已建成“龙峰桃”、“梨公红梨”等优质果木种植产业基地300余亩;小龙虾、淡水鱼养殖产业基地50亩;建设文化馆、农家乐、民俗馆、乡村振兴学院、幸福食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22年产业带动带来村集体收益30余万元,村内低收入人口年人均增收8000元。

  四女寺镇零工市场于2023年6月份正式运营启动,辐射四女寺镇全域62个村,是针对家庭困难指数最高的10%以内、年龄在18-65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者开发的居家灵活就业服务点。该市场定期发布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合理的安排就业岗位,组织企业与工人召开见面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同时,市场与乡镇辖区内企业对接,发放便于居家操作的手工零活,如粘花、串珠、缝手套等,既解决了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又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四女寺镇零工市场为辖区内200多家公司可以提供就业招聘服务,发放各类手工零活10余种,带动600余名留守妇女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增收约5000元。

  四女寺镇利用四女寺村文化站场地优势,为家庭困难指数最高的10%以内的留守儿童和暑期无人照看的孩子们开办了“幸福学堂”,免收服务性收费。“幸福学堂”招募大学生作为志愿者,维持纪律、辅导孩子们学习。同时,联系杭大艺术培训学校优质资源,课余时间邀请专业老师开展绘画、舞蹈等艺术拓展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四女寺村“幸福学堂”既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场所,帮助孩子们高效地完成学业;又有专人管理,解决了家长暑期无法看护孩子的困难。该学堂辐射周围10余个村庄,为4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课后服务,实现了让务工人员更放心,让留守儿童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