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回到有风的地方

所属分类:【面粉机动态】发布时间:2023-12-23 11:33:55作者:新闻资讯浏览量:13 次

  剧中,由李现饰演的谢之遥在乡村振兴这股暖风的吹拂下,辞去北京高薪工作转而返乡创业,最终

  中牟县大孟街道办事处芦岗村,就有这样一位95后青年,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过在市场打拼的经历,在已经有稳定工作的前提下,仍然坚持选择返乡创业,用传统工艺重现儿时味道,用手机和互联网展现农村里的生活,凭借着满腔情怀和一股闯劲,既留住了乡愁,也为家乡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刚过完春节,朱振浩就一头扎进了自家面粉坊,在生产车间忙活着。清粮、筛选、加水润麦、倒入机器……随着机器转动,颗粒饱满的小麦被石磨打碎、研磨成粉。朱振浩说:“石磨大概磨8到10遍左右,低温低速,充分保留了小麦中的营养成分,它的胚芽、胚乳都没有丢失,所以有一股淡淡的麦香味道,让大家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面粉淳朴的香气、石磨咿呀的转动,承载着朱振浩的儿时记忆。2022年5月,25岁的朱振浩放弃了大学毕业后找的稳定工作,顶着父母反对的压力,回到农村老家,成立了中牟县大孟镇氕未石磨面粉坊。“我们想最传统的方式,让大家吃上最简单最纯粹的面粉。同时尽自己最一份绵薄之力,带动周边的村民经济收入。”

  尽管处于创业初期,朱振浩仍以高于市场价1毛的价格收购周边村民的小麦,帮助40多户乡亲们解决部分粮食销路。毛拐村村民张书琴说:“我种了二亩麦,他的价格比平时价格高一些,一块七,留着卖给他了,挺高兴的。”

  朱振浩正跟张书琴商量着今年收购小麦的事儿,一位回头客上门买面。回头客张敏和记者说:“春节一般都是买别人家的馒头,我就想着自己蒸点。他家的面比较好,就又过来再买点。”

  如今,朱振浩的面粉坊拥有稳定的客群,每天销量近千斤。但早在半年多前,由于价格偏高,朱振浩在线下销售中处处碰壁。“我们往县城超市、粮油店推销,一天的话会走个十家,连续去两周。但他们就感觉这样的价格比较高,难以销出去。八月、九月两个月卖了1000块钱,愁的我半夜两点睡不着觉。”

  坚持传统制作流程与工艺的朱振浩,思路并不“传统”,他很快将目光瞄向了电商,尝试拍视频、做直播,利用互联网平台逐渐打响了面粉品牌。“回头客特别多,虽然这儿是个小地方,但能把我们中牟、郑州、开封辐射到。过节的时候,每天卖一两千斤,大年三十还有客户要,但是已经断货了。”

  正值年节,朱振浩的订单特别多,这让他不得不加班加点赶工。但越忙,他越有干劲,目标也越发坚定。作为一名95后新农人,他要为生他养他的家乡做点什么。“今年,我们计划以芦岗大队为集体办一个集体企业,流转一些土地自给自足,同时进行源头把控。等我们的电商平善了,也能把我们芦岗的西瓜、红薯等有特色的农产品推广出去。”

  芦岗村以大蒜、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由于周边交通便利、且紧邻旅游区,村民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如何让大家真正奔小康,是芦岗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杰一直思索的事。去年,芦岗村开始发展新型农业,陆续建起了20多座产业大棚。刘海杰说:“村民知道这地咋种咋收咋施肥,但是不懂有科技含量的东西。比如说草莓的品种,这些都需要像他们这样的大学生或者是专业性人员做指导,这样收益最大的还是咱的群众。”

  在刘海杰看来,以朱振浩为代表的的返乡创业人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力量。“下一步,我们也会给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一个优惠支持的平台,支持和鼓励他们回乡来,回到自己的本土来发展,通过他们的专业相关知识、创业的方向,带动咱的村民就近就业,让村民足不出户就把农副产品卖个好价钱。”

  得知这次的采访对象朱振浩小我三岁,是一位97年的返乡大学生,在家乡开了一家石磨面粉坊,我心想,嗬,现在的年轻人真厉害。

  对于石磨面粉的生产,他如数家珍——白小麦比高产麦磨出来的面粉更好吃、小麦怎么挑选清理、石磨一分钟转20转,一看就是朝着梦想努力的样子。说着说着,他还给我端了一盘香喷喷的馒头。嗯,挺好吃。

  返乡创业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家人的反对、市场的冷落,林林总总。但好在,凭着那么一股子劲,再加上对信息时代更加敏感,不少“新农人”都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份对于家乡的眷恋,让他们不仅想着赚钱,更想把家乡的好东西卖出去,让家乡变得更热闹、更富裕。比如朱振浩,以高于市场价1毛的价格收购周边村民的小麦。

  这样的“新农人”慢慢的变多,未来还会有“00后”“10后”,他们将扎根乡村,用新思路、新技术守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