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晋中:踏歌致富路 陌上花正艳

所属分类:【面粉机动态】发布时间:2024-02-21 11:29:30作者:新闻资讯浏览量:13 次

  金秋时节,大地流金。眺望全市山川沃野、城市乡间,处处都能领略到硕果丰仓的喜悦,体会到产业项目迸发出的强劲脉搏。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条主线,加强政策配套衔接,强化农村项目建设,完善后续扶持模式,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一幅和谐美好、欣欣向荣的画卷日更日新。

  “好香啊,这才是谷物的香!”“小小压饼,尽然有这么多口味!”……映着秋日的阳光,在昔阳压饼产业园展厅陈列处,参观的人们赞不绝口。

  的确,随着昔阳压饼产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曾经单一的原味压饼也被生产出红糖姜汁、清甜南瓜、牛奶蜂蜜、川香藤椒等多种口味,小小压饼慢慢的变成为了昔阳县的主导食品产业。

  压饼是昔阳特色食品。近年来,昔阳县高起点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力实施压饼产业园建设项目,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将零散压饼生产企业吸引集聚于园区,改变了过去压饼生产作坊式单打独斗的局面。

  昔阳压饼产业园位于大寨镇洪水村,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5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0条60台机器生产线、文化中心展览馆、综检中心和展销中心,是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该园区分三期实施,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6000万元,建成厂房1.4万平方米,订购机器设备12台。园区建成后,日消耗面粉45吨,日产值90万元,年产值2.7亿元。

  “健康化休闲零食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们顺应这种形势拓展了新兴市场。”该园区相关负责人常晓峰介绍道,目前生产的“比思淇”压饼,在保留传统压饼香、脆等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市场,迎合消费者消费习惯,创新开发出了清甜南瓜、牛奶巧克力以及芝士虾仁等多种口味的特色压饼。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昔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庞占刚表示,昔阳县高起点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力实施压饼产业园建设项目,并出台《昔阳县食品(压饼)产业园建设奖补方案》,目的是为企业拓展新市场、踏上转型之路提供支撑。截至目前,注册规模性压饼生产厂商10余家、小作坊300余家, “小压饼”正在不断迸发出青春、活力与激情,销往全国各地。

  在距离灵石县永吉大道不到5分钟车程的地方,坐落着翠峰镇北王中加工仓储物流园。翠峰镇北王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朝忠和记者说,仓储物流园投入运营后,为村里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北王中村的部分闲散劳动力。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翠峰镇北王中村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该县产业布局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园区所在地原来是废弃的厂房,我们利用闲置土地建成了物流园。”吴朝忠介绍。

  该园区利用原中凯碳素厂闲置的21亩土地,由翠峰镇人民政府和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分三期共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第一期总投资408万元,项目内容为仓储库房、标准厂房、旧厂房改造,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第二期总投资472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875.52平方米的生鲜冷链仓储库,以及园区1.2公里道路和供电配套设施;第三期总投资32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1428平方米的仓储库及其园区内的消防、公厕设施。目前,三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园区建成后,将集中全产业链优势,提升货物储备及种类,加快货物的流入流出时效,快速缩短了企业商户的供货前置时间,有利于集中招商,降低经营成本。目前,园区已引进腾飞体育馆、山西溢良食品有限公司、邮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等企业,由北王中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经营管理。这里交通便利、人口集聚、区位优势显著。仓储物流园基础设施完备,具备快速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条件,建成后进一步增加了北王中村及翠峰镇多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了乡村振兴。

  时入深秋,天气转凉,左权县老井村村民赵守文的农家乐,仍有不少大学生前来光顾。10月14日,当记者见到赵守文时,他正在忙前忙后,为来自太原学院的几名学生准备农家饭。

  “村里挖的野菜、家养的土鸡,来这里写生的学生们都爱吃。”谈起自己的农家乐,赵守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赵守文的农家乐就在村道旁,房屋较新,很显眼。他说:“房子是2014年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时盖的,政府补了1.4万元。有了这新房,我才开起了农家乐。”

  2014年,赵守文家因缺技术、资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通过开农家乐和外出务工等途径脱了贫。赵守文所在的山西省左权县拐儿镇老井村位于太行山深处,数百年来,因缺水而贫,因地偏而困。

  1988年,电影《老井》的导演吴天明请来水利专家,打出了第一眼有水的井。之后,老井村的水越“流”越大。

  2018年,山西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村里打了一眼深150米的新机井,从此有了“全天候”供水的自来水。一水解百困,新“源”助脱贫。因为不再受困于水,老井村人摆脱了常年不停打井、挑水的繁重劳动,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在家发展新产业。

  今年,老井村作为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的三大片区之一,再次焕发光彩。在村庄的主街道上,电影艺术馆、老井写生驿站、艺术家工作室、影视文创店、零食店、奶茶店等业态,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和写生人员的各类需求,也为村民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

  赵守文表示,通过脱贫攻坚不仅完全解决了老井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新修了出村公路、实施了危房改造等诸多民生工程,老井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

  金黄小米,香满金秋。眼下正是谷子丰收之时,近日,记者走进和顺县李阳镇崔家坪村看到,一片片黄灿灿的谷子染黄了山山岭岭,一条条干净的乡村道路直通家家户户,村民家房前屋后围绕着致富的“金色小米”,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开。

  崔家坪村的华丽蜕变,得益于该村因地制宜,坚持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打造“崔家坪杂粮”乡村振兴品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的小米现在可是从‘土坷垃’变成‘金疙瘩’。”崔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朱元林介绍,崔家坪村位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是一个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的纯农业村庄。种地难、灌溉难、增收难制约着发展,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依托党的好政策,当地百姓全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发展谷子连片种植。如今,崔家坪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谷子,种植培养面积达400多亩,村集体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朱元林和记者说,该村成立崔家坪村杂粮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谷子,并积极申请“崔家坪村康顺杂粮建设项目”,扩大加工车间,还购入谷子脱皮、分级筛选、抛光机、电动石磨机、面粉包装加工等设备,加工规模由原来的可加工15万斤粮食增加到至少可加工45万斤粮食。谷子经过多次碾制,色泽鲜润、味道可口,更多保留了小米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合作社已有的小米、甜苦荞面加工成品等自有品牌得到群众认可,销量可观。”朱元林说道。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崔家坪村实现了集“种植—喷洒富硒肥—收获—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发展,“崔家坪杂粮”品牌效应凸显。“经过加工后的杂粮面粉、小米等农产品,成品每斤增收0.25元至0.6元;集体经济年净收益可增收7.5万元。”朱元林表示,黑垆土里长出的“黄金米”,已成为崔家坪村的“黄金产业”。

  金秋时节,走进介休市绵山镇南槐志村,笔直的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民宿院落和农家小屋错落有致。

  南槐志村地处绵山脚下,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地、矿泉水资源。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介休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勇挑重担、齐心协力,通过抓好党建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受到群众一致称赞。

  选派驻村工作队进村帮扶,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介休市扎实推进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广大驻村工作队队员扎根基层、走进群众、真帮实扶,在宣传落实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社会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添动力 。在介休市城关乡,该乡持续深化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各项整改工作要求,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让群众病有所防、病有所医,介休市城关乡积极地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重点对石河村卫生室、下庄村卫生室、闫冀堡村卫生室进行重装、改造、升级。此外,该乡还积极部署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建设,对严重精神障碍、残疾人、计生失独伤残家庭等特殊人群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特殊人群应签尽签。

  精准督导防贫返贫,为乡村振兴护航。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介休市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帮扶督导组,并采取“931”全覆盖工作模式,针对“2368”重点内容,以“四大方面”为抓手,开展地毯式帮扶督导,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多亏了村里的‘双层托管’,土地里的事少了,兜里的钱变多了。”寿阳县城西的南燕竹村村民胡培志乐呵呵地说。近年来,寿阳县南燕竹镇实施土地“双层托管”,助力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耕地面积大,可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由于人口外流造成的无力经营、无暇耕种问题十分突出。”南燕竹镇党委书记贾永珍说,针对这样一些问题,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商讨,实地调研,最终一致认为,必须整合资源,把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实现整村致富。

  有了思路,说干就干。南燕竹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土地“双层托管”,率先推行了党组织“一统”,村社、村校、村企、村户“四联”的模式。村党组织充分的发挥“统”的职能,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主动对接农户需求,通过村民座谈、入户走访,进行政策宣传,做通思想工作,打消村民把土地直接托管给市场主体的顾虑。村集体作为托管中间方,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全村522户村民签订委托协议,整体托管8156亩农户承包地,集中连片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担负起“保姆管家”的服务职责。

  “我们还全面推广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统一进行耕、种、防、收全流程作业,土地利用效率至少提升5%,每亩节省本金120元左右。”贾永珍介绍,为解决自主经营能力不够的问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8156亩农户承包地、643亩集体非承包地,整体打包、二次托管给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和订单蔬菜农业。

  “双层托管”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持续增长,开创了村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村民腰包鼓了,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当前,南燕竹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美丽村、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