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小清河是怎样从寿光羊口镇入海的?

所属分类:【面粉机动态】发布时间:2023-11-27 02:09:18作者:新闻资讯浏览量:13 次

  7月21日,小清河载货试航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断航26年后,重获重生。小清河发源于济南,流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市,从寿光羊口镇汇入渤海湾。寿光是小清河的最下流,羊口镇是小清河的入海口,河海融合,不只造就了羊口这座曾一度充满生机的商埠,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明。不为人知的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曾经,小清河是从广饶境内的淄河口入海。那么,羊口是怎么成为小清河入海口的呢?

  羊口镇旧称羊角沟。现在所见,最早提出小清河改由寿光羊角沟(今羊口)入海,应是光绪三年(1877年)刊登于《申报》的《禀开羊角沟接通小清河由》,此文的作者是一位晚清官员。他在青州赈灾期间,经过实地调查,采访父老,得出灾祸的原因:一半在“地利”,一半在“水利”。要想救灾,“莫如大兴水利”;而兴修水利,“莫如从海口羊角沟分辟马家楼(在广饶)、三叉(岔)镇(在广饶)一路辟达小清河”。

  从光绪二年(1876年)开端,华北区域即呈现大面积的干旱,至光绪三年(1877年),灾情进一步延伸,山东尤为严峻。这次灾荒被称为“丁丑奇荒”,是我国近代十大灾荒之一。上述官员说到的灾祸,正是“丁丑奇荒”。

  《申报》1877年3月9日引西方传教士李提摩太记叙青州府的灾情:“该处一带高粱都已罄尽,民所食者,麸皮及西红柿皮,并可食之树皮、高粱根、草子(籽)等项。各户所住之房子,拆毁卖木,并将房顶所盖之高粱根、树叶,均取下果腹,多半皆腐烂不胜。所衣之衣,亦均变卖,不能御寒,至发掘穴居,群聚于中,稍避冷冻。……逝世相继,无以为棺,往往挖穴藁葬,遗于路途者,率皆鸟啄狗残,不胜卒视。”

  灾祸发生后,山东地方政府虽采取了一些办法,但一则轻视灾情,二则财务匮乏,救灾作业绰绰有余,只好呼吁社会力气参与。在《申报》的言论影响下,江南绅商活泼投身于山东赈灾活动,成为最为活泼的一支救灾力气。救灾物资怎么运达灾区?陆路需求很多的车马、脚夫,并且运费贵重。在饥馑的布景下,大众连生命都没有保证,哪有力气运粮?最好的方法是水运。小清河联通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经过小清河,将粮食分运至各个码头,再转运至灾区,可谓事半功倍。

  但此刻的小清河,由于持久不治,河道淤塞严峻,每遇夏秋大雨,洪水无法发泄,吞没村庄地步不可胜数,更不要说行船了。查阅小清河沿岸各县县志: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夏,全省特大洪涝,寿光县“大饥”。清雍正八年(1730年),博山县“六月大淫雨,孝妇河溢,人畜漂没甚多”。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桓台、邹平县小清河决,“村舍田禾漂没无算”。清同治十四年(1875年)秋七月,寿光“大雨连旬,诸河溢,吞没田庐、禾稼无算”。从上述零散资料能够精确的看出,清朝小清河流域洪涝灾祸不断。其间原因正如那位晚清官员所说,固然有降水原因,也和小清河排水不畅有关。所以疏通小清河便是火烧眉毛的赈灾运粮需求,又是一了百了的水利持久之计。

  那么,疏通小清河为何要改由羊角沟入海呢?在《禀开羊角沟接通小清河由》文后附有《羊角沟辟达小清河议》一文,作者陈说了十条优势。拣其重要来说:一是从羊角沟西抵马家楼,都是“新涨海滩,一片红蒿”,没有“田亩坟庐”阻止,地皆平整,“不须筑坝,不须戽(汲)水,易于施工”。二是挖河的土,可筑成堤堰,既能通车马,又能抵挡海潮,使内地免受海水浸灌,三四年后,“数千顷斥卤之地,必能自成膏腴”。三是羊角沟老码头方位偏僻,既有海潮之患,又有偷盗之扰,并且老码头坐落河道凸岸,简单遭受河水冲击,不是开展商业的好地方。“若从羊角沟反面兜开,成两水围抱,必能聚市”,一举而三患可除。五是从羊角沟到马家楼有潮水上下,“中载之船”可终年通行。六是寿光、广饶两地哀鸿多,“以工代赈”,人员简单招集。由此看来,改由羊角沟入海是归纳考量地舆、水利、农业、商业、航运等要素的最佳挑选。

  此主张提出后六年,即清光绪九年(1883年),清政府动用12万两白银,对小清河的上下流河道进行了开始的整治。这次管理虽鄙人流开挖了新河道,却没有遵从改由羊角沟入海的主张,仍是从广饶境内的淄河口入海。因开挖深度不行,加上入海口海沙淤积,小清河仍是发泄不畅。同年,黄河又众多,仍是水势汹涌,浩瀚一片,小清河下流各县地形低洼,水患特别严峻。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山东巡抚游百川、陈士杰率众开浚小清河,可是当年黄河决口二十余处,黄河、小清河连成一体,浩瀚一片,导致管理前功尽弃。稀有据统计,明清两朝,小清河管理二十余次,可是时治时淤。最成功有用的一次管理是清光绪十七、十八年,盛宣怀掌管管理小清河。

  光绪十二年(1886年),盛宣怀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官署在山东烟台。“丁丑奇荒”时,盛宣怀曾被李鸿章派往献县掌管赈灾,积累了丰厚的救灾经历。此刻,山东巡抚张曜正为黄河决口疲于奔命,盛宣怀的到来真如“及时雨”,张曜请他掌管小清河管理。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小清河下流再次受灾。博兴“黄水吞没村庄”,广饶“淫雨十月,平地水深数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盛宣怀从烟台搭船北上,再由小清河入海口溯流而上,一边检查沿河大众受灾景象,一边勘测河道,寻觅水灾频发原因。他以为,水灾频繁,赈灾只能“弥补一时”,不是持久之计。要从根本上处理问题,就有必要修浚小清河。不久之后,他向时任山东巡抚的张曜提出了管理小清河的方案:“劝捐筹款,以工代赈”。所谓“劝捐筹款”,便是由盛宣怀在江南发起募捐,筹措治河经费;所谓“以工代赈”,便是让哀鸿参与治河工程,给予工钱,既救济哀鸿又兴修水利,一箭双雕。

  这次管理,历时两年,征调民工数十万人,开支白银七十多万两,疏通河道二百多公里,使长时刻淤废的小清河摇身一变成为黄金水道,不只消除了水患,使两岸农田获益,并且借水行舟,航运开展起来了,促进沿河城乡经济的开展。特别是改原由广饶淄河口入海为从寿光县羊角沟入海,奠定了今天小清河之格式。

  战役今后,跟着我国滨海城市相继开埠互易商货,各互易商货口岸间的交易、人员、资金沟通日益频繁。特别是1861年烟台开埠,作为其时山东仅有的互易商货口岸,客观上促进了山东半岛与京津及东北区域交易的快速的提高。羊角沟坐落烟台、天津之间,是天然良港。民国二十四年《续修广饶县志》卷二《舆地志·河海》在谈及坐落广饶的入海口淄河口和坐落寿光县的入海口“羊角沟”时说:淄河口“小口沙浅,可泊三十船,难避飓风”,羊角沟“口门略畅,小轮随潮上下,帆船亦来往无阻”。这是来自邻县“对手”(曾争过入海口)的赞誉,着实可信。

  清同治三年(1864年),有过往商船停靠于羊角沟,前往寿光县北单家、七里庄等村收买粮食,进行贩运。邻近乡民所以集合于此,建茅屋,做小生意,这是羊角沟开埠的发端。不同于天津、烟台的被迫开埠,羊角沟是自发自动的。

  光绪十三年(1887年),盛宣怀派海关委员、江苏人何恩锡来羊角沟设分关收税。何恩锡就任后,对羊角沟进行了实地调查,以为此地开展商业未来不可限量。仅仅,老码头坐落“老河”北岸,地形狭窄,并且南有“母猪沟”阻拦,一遇风潮,收支不方便,不是久居之地。南岸地形宽阔,畅通无阻,是制作商埠的好地方。所以,想要开展商务,就有必要南迁,而要南姑息有必要疏通小清河。此方案得到了何恩锡上司盛宣怀的支撑。接下来便有了上文说到的盛宣怀沿河观察灾情以及清光绪十七、十八年的管理小清河。

  小清河修浚的一起,南迁作业也在进行。仅仅河北岸的商民,安土重迁,舍不得家乡,因而困难重重。可是何恩锡心意已决,商民迫于形势,只能牵强搬家。划街布市、构筑围墙、制作房舍,究竟此刻商民不多,几个月的时刻搬家安置作业就完成了。南迁次年,也便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月,羊角沟遭受了一次大海潮,“暴风高文,潮水汜溢”,继续两天两夜,河北岸老码头的房子等设备悉数被冲垮,就连南岸街道上积存的货品也被吞没,只要商民幸免于难。对何恩锡心怀不满的商民都说:“若不是何公力主南迁,咱们都性命难保,还谈什么开展商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羊角沟商民为何恩锡竖德政碑以示留念,现存于羊口镇天妃宫。

  羊角沟地舆方位十分重要,内达省会,外接海洋,从这儿往北能够抵达天津、辽宁各海口,向南能够通烟台、龙口,陆上有通潍县(今潍坊)的大路,能够走大车。羊角沟成为入海口和商埠南迁今后,商业日益昌盛,从这儿转运的杂货木材,“堆积如山”。停靠码头的商船“长约三里,宽约半里”。岸上,酒店、茶馆,“座客常满”。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山东最大的盐场——坐落沾化县的永阜盐场被黄河水吞没。清政府令永阜盐场的滩主到羊角沟晒盐,滩池一时骤增至1000多副(1副是7~10个盐池,年产盐75~100吨),盐产值大幅度提高。据民国《寿光县志·实业志》:民国时期,运盐船“舳舻相接”,“引商(获得区域专卖权的盐商)运销四十六县,更始、鼎裕、鼎利三公司运销二十八县,南运局运销河南九县、江苏五县、安徽二县”。陆路运送,从寿光可销往淄川、长山、临淄、临朐、益都等县。盐业茂盛可见一斑。

  商业的昌盛,促进了基础设备制作和各行各业的开展。一时刻,海关、商会、滩业公会、运盐公会、渔业公会等职业帮会之类的安排,有如漫山遍野般树立起来。接着,公安局、税务局、邮电局、水文站、货场等官方及公共服务机构也纷繁组成起来,继而剧院、戏园子、饭馆、酒楼等服务、娱乐场所也纷繁树立。到民国时期,羊角沟码头街市“东西长二里余,南北广一里余,持久住户三百余,居民三千余”。和平时期,秋收今后,为商业旺季,外来旅客增多,人口增至万余人。直到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今后,水路运送量削减,羊角沟的商贸才减缓下来。

  羊角沟商业的开展也孕育了一批足可改动山东前史的风云人物。其间的佼佼者非张克亮莫属。他生于1868年,是寿光东柴庄村人。早年承继父业在羊角沟兴办兴顺福字号,运营粮栈和酱园。济南开埠后,他租赁商埠区域大片土地,仍以兴顺福为号,相继运营海产、榨油、粮食、面粉、木材、酱菜、机器制作等。因其长于运营,重视商号诺言,不数年已成为济南工商界的财主,1925年被推举为商埠商会会长,下一任首届济南商业研讨会会长兼红十字会会长。他曾研讨试制小型轮船,在小清河试航。他还拷贝出了济南的第一辆轿车,在市内试用。1934年病逝于济南。张克亮发家于羊角沟,他所运营的粮食、木材、酱菜、海产等生意,都是依托小清河航运。如济南刚开埠时,修建商场火爆,需求很多木材,他就派人到东北收购木材,由海运至羊角沟,再由小清河运至济南出售。能够说张克亮是小清河改由羊角沟入海的获益者,也是依托小清河航运开展起来的出色民族资本家代表,他对民族工商业的开展作出了不小的奉献。